近些年来,我国民营儿科医院服务在入院人次及客户单价方面呈现出双向齐
近些年来,我国民营儿科医院服务在入院人次及客户单价方面呈现出双向齐升的局面,随着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二胎”、“三胎”生育政策,我国出生率情况下降趋势进一步得到缓解,加之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以及我国公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2022-2027年,随着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继而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而公立医院因受政府监管而无法提供具竞争力的服务。
(资料图片)
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全国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的统计显示,我国儿童医院有228家,医疗机构的儿科职业医师数量23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为2.22张,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92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5人,有一定差距。培养、留住儿科人才,缓解儿童医疗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版儿科医院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显示:
儿科医院是指开设有儿内科、儿外科、小儿中医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拥有儿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综合内科等特色治疗服务的医院。儿科医院医疗服务在具备服务行业普遍性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由于事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
2.不断提升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逐渐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方面发展,在整个就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就医过程的体验。
3.较强的行业监管:医疗服务事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国家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政策和立法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医疗服务市场是受到较强监管的市场。
儿童医疗经济的载体泛指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公立综合医院儿科、公立妇幼保健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私立儿童医院、新型儿科诊所等。作为医疗服务供应网络的末端,新型儿科诊所将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近几年公立体系中的儿童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儿童医疗资源缺口在放大,医患关系的摩擦不断,一线儿科医生面临服务量大、工作负荷重、晋升难度大等问题,家长的抱怨、不信任、不理解等负面情绪使得儿科医生在公立体系中的价值无法被认可,公立体系的儿科医生进退两难。
2023年儿科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在全国不同地区尤其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儿科服务体系构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人才培养、岗位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专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引领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儿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周期、全方位、有温度的儿童医疗和保健服务。
在“人满为患”的就诊环境下,患者的医疗需求无法被很好地满足,家长的焦虑情绪越发激昂,对高品质、重服务的儿童医疗需求越发强烈;这种供需矛盾同时也为儿科医生向体制外流动创造了条件,一大批儿科医生的“出走”,为新型儿科诊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当客群消费习惯足够成熟、市场体量足够庞大,无论是医疗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是人民健康的社会效益,都将极大程度实现满足。未来十年将是新型儿科诊所发展的“黄金十年”。
尽管中国医院集团市场目前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且高度分散,按营运病床数目计的五大私立医院集团占中国私立医院营运病床总数的比例不足5%,预期该市场的整合水平将会增加,并将出现多家领先医院集团。具有标准化及可复制业务模式、盈利能力强劲及若干专科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医院更有可能发展为成功的医院集团。由于显着的效率及协同效应,预计医院集团会利用远程医疗诊断技术来处理不断增加的远程诊断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85后、90后逐渐步入生育高峰期,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经济收入相对稳定且对开放性信息的接收度更广。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科学喂养”是新一代85、90后年轻家长的典型标签,尤其在养育孩子的理念上,新生代父母从之前的“粗养”转向了“富养”,更关注儿童全方位的发展,儿童产业链的重心也从之前的饮食娱乐逐步转向了如今的教育及医疗保健。
本报告对我国儿科医院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儿科医院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儿科医院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儿科医院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年版儿科医院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