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人才故事汇|陈梅:“传承+创新”培养非遗双创人才

天眼新闻   2023-04-21 19:53:25


(资料图片)

“我们擅长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欢迎大家来选择我们的学生。”4月14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民间美术系主任陈梅在朋友圈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发出求职邀请,得到了众多文旅企业的关注和点赞。

在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下,贵州民族大学立足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于2003年设立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能特招班,这是我国普通高校中首个独立,也是贵州省高校唯一特设的本科专业方向。

“2012年,我们成立‘民族民间美术系’,经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文化传承+设计创新’为两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陈梅说,在该模式培养下,贵州涌现了一批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如何完善青年人才的成长链,扩大学生毕业就业面?从事高校美育工作教学22年来,陈梅不断探寻问题的答案。她认为,精准化“引”,聚集人才链。摸清目前文旅行业发展和市场所需,进行相关人才引进;精准化“育”,孵化人才产业链。通过高职校、工作室、行业协会等多渠道培育本土文旅人才;合理化“用”,赋能人才产业链。为人才提供就业环境,搭建创造更多平台,大胆使用青年一代。

植根贵州民族文化,在坚守本土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创新设计类课程培养人才,作为贵州民族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的负责人,陈梅已连续高水平、高质量完成8项国家级非遗研修培训任务,培训非遗传承人350余名,培养了张薇薇、杨胜娇、韦波等多位非遗产业带头人。

“在当前文旅融合加速深化,助推产业由高速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形势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对贵州文旅人才培训和储备至关重要。”陈梅说,既要培养领军人才,也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蓄好源头活水,特别是本土人才的培育、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及各类称号和开展创新和创业,为贵州文旅人才的集聚创造好市场“土壤”。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姜雨熙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