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讯!“运”育未来|助学生“逆袭”圆梦理想高校,城桥中学以体育特色拓宽成才之路

文汇   2023-01-26 15:59:51

从失意中考到圆梦高校,在位于崇明区的城桥中学,学生们的惊喜“逆袭”不断上演。

面对校舍偏居远郊、新生录取分数线徘徊于全市公办高中底部等现实问题,这所曾经的农村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模式,以“适性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宽学生成才之路。2021年,城桥中学正式挂牌“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在学校“艺体科”特色版图中,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的教学思路就是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依据他们的潜能和特长专项导航,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及成长空间。”寒风劲吹的午后操场,城桥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田径队总教练汤联一如往常带队训练。自1991年选择扎根崇明以来,他已在城桥中学深耕体育教育32年,率团队打造田径、乒乓球两个“龙头”项目并组建校办市二线队,助400余名学生运动员升入理想高校,向国家队和上海队输送了多名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城桥中学的学生运动员克服疫情停训和伤病等困难,在田径、乒乓、水上项目中获得6金4银3铜,一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多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这些收获佳绩的小选手中,不少人入校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短短三年,“白纸”作画,如何做到持续交出高分答卷?“难就难在这里。”汤联坦言,挖掘培养普通学生的体育特长,既要具备识才的慧眼,也要沉得下心来精心雕琢。同时,学校各方的支持配合、氛围营造,学生自身的坚定意愿、努力奋斗,在选材育才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体育教师在六个项目的体育专项化课程中,不仅着力帮助每位学生掌握终身锻炼的基本技能,也以专业眼光努力搜寻尚待雕琢的“璞玉”。同时,学校运动队每年都向有兴趣、有潜质的新生开放试训机会。经过双向选择,加入运动队的学生开始接受系统训练,并依据自身能力和定位制订明确的升学目标。

作为学校体育大家庭的“家长”,汤联每年有超过330天守在孩子们身边。除了每日2.5至3小时专项训练,率队参加市、区各级比赛,他还像父亲一般关心队员生活,管理行为规范,督促文化学习,与其他科目的老师形成团队式紧密配合,确保队员们的学训平衡。

“我们录取分数线低,部分学生是踩着‘红线’进来的。对这些起步靠后的孩子而言,考上大学是最大的梦想,不容易。”在汤联看来,充分激发学生潜能、精准制订发展路径是帮助他们圆梦的关键。“有些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其实是缺乏学习目标,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学习还是训练,一旦锁定了目标、修正好习惯,他们完全可以做得到。”

就在采访当天,两名曾经的田径队成员重回熟悉的母校操场,一见到恩师就送上温暖的拥抱。“男生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刚来时只是喜欢体育的普通生;丫头考进上海师范大学,训练特别能吃苦,高二时还做过一次手术……”在汤联心里,如同装着一本厚厚的毕业册,清晰记录着每位队员的逐梦历程。据他统计,已有近300名毕业于城桥中学的学生运动员与他一样走上体育教师岗位,有些已成长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2022年9人、2021年11人……”细数自己每年送入高校的毕业生人数,看着曾经迷茫失落的孩子自信走向更宽广的人生赛道,他由衷地感到开心和骄傲。

当一批批学生运动员顺利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城桥中学的体育特色品牌和“低进高出”的办学实效,也逐渐赢得社会广泛认可。“我相信,只要送得出去,就不愁招不进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还有两年就到退休年龄的汤联,最大心愿是将城桥中学的体育特色传承下去。令他欣慰的是,两位曾经的弟子,如今已学成归来成为他的助手。即将投入使用的综合大楼,专门配备了室内球场、室内跑道、健身房等体育设施,为体育特色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体教融合“一条龙”布局的深入推进,城桥中学“适性育人”的教育理念继续向外辐射、向下延伸,体育苗子的选材将有更大空间,“龙头”引领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

作者:文/谷苗  图/汤联

编辑:陈海翔

责任编辑:沈雷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